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

中國寺廟對聯大全 ,真正的大智慧

中國寺廟對聯大全  ,真正的大智慧

杭州城隍廟
上聯:夫婦是前緣,善緣惡緣,無緣不合。
下聯:兒女原宿債,討債還債,有債方來。

樂山凌雲寺:

上聯:笑古笑今,笑東笑西笑南笑北,笑來笑去,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。
下聯:觀事觀物,觀天觀地觀日觀月,觀上觀下,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。

應縣淨土寺:

上聯:念念不離心,要念而無念,無念而念,始算得打成一片。
下聯:佛佛原同道,知佛亦非佛,非佛亦佛,即此是坐斷十方。

棗莊龍泉寺:

上聯:大千世界,彌勒笑來閒放眼。
下聯:不二法門,濟顛醉去猛回頭。

張大千題紹興戒珠寺:

上聯:此處既非靈山,畢竟什麼世界。
下聯:其中如無活佛,何用這樣莊嚴。

張掖大佛寺:

上聯:一覺睡西天,誰知夢裡乾坤大。
下聯:隻身眠淨土,只道其中日月長。

濟南千佛寺:

上聯:笑到幾時方合口。
下聯:坐來無日不開懷。

杭州靈隱寺:

上聯:峰巒或再有飛來,坐山門老等。
下聯:泉水已漸生暖意,放笑臉相迎。

大雄寶殿、台灣台中慈善寺:

上聯:淨土蓮花,一花一佛一世界。
下聯:牟尼珠獻,三摩三藐三菩提。

觀音
閣:

上聯:問觀音為何倒坐?
下聯:恨眾生不肯回頭。
此聯爲日照天后祠聯。祠中觀音面北,人稱“ 倒坐” 

潮州開元寺觀音閣:

上聯:大慈大悲,到處尋聲救苦。
下聯:若隱若顯,隨時念彼消愆。

北京潭柘寺彌勒殿

上聯: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。
下聯:開顏便笑世間可笑之人。

鳳陽龍興寺、台中寶覺寺:
上聯:大肚包容,了卻人間多少事。
下聯:滿腔歡喜,笑開天下古今愁。

廣東南華寺:

上聯:日日攜空布袋,少米無錢,卻剩得大肚空腸不知眾檀越,信心時將何物供奉。
下聯:年年坐冷山門,接張待李,總見他歡天喜地試問這頭陀,得意處有什麼來由。

天王殿
上聯:多聞正法,以廣目光。
下聯:增長善根,而持國土。
此聯分別將東方持國天王、南方增長天王、西方廣目天王、北方多聞天王嵌入聯中。

城隍廟

上聯:莫怪和尚們這般大樣。
下聯:請看護法者豈是小人。

貴陽城隍廟:

上聯:站著!你背地做些什麼?好大膽還來瞞我!
下聯:想下!俺這裡輕饒哪個?快回頭莫去害人!

土地廟

上聯:男女平權,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。
下聯:陰陽合歷,你過你的年,我過我的年。

神仙廟

上聯:善報惡報循環果報,早報晚報如何不報。
下聯:名場利場無非戰場,上場下場都在當場。

財神廟

上聯:只有幾文錢,你也求,他也求,給誰是好?
下聯:不做半點事,朝也拜,夕也拜,教我為難。

齋堂聯:

上聯:一粒米中藏世界。
下聯:半邊鍋內煮乾坤。

河南少林寺面壁洞

上聯:一葦渡江,達源溯六祖。
下聯:九年面壁,妙理悟三乘。

以上圖片來源網絡擷圖)

安徽九華山華嚴洞:
上聯:清華真佛地
下聯:莊嚴古洞天

福建安溪龍門鎮金沙岩:
金山掛月窺禪徑
沙鳥聽經戀法門

台灣彰化修水岩:

修德種因法身圓妙
水清月現玉蓋尊嚴

河北承德水月庵:

山靜塵清,水參如是觀
天高雲浮,月喻本來心

台灣台中龍泉岩:

龍井茂青松,群沾法雨
泉岩生翠竹,普蔭慈雲

台灣台中紫雲巖:

紫氣東來
,海上猶傳天樂近
雲霞西湧,人間長見法輪新

台灣雲林湖山岩:

湖畔顯靈,大士婆心,濟拔三途苦
山前聖景,蓮瓣九品,廣渡諸有情

天王殿:

大大肚能容萬物
微微笑看破群生

甘肅天水羅漢堂:

處處無非菩提海
山山盡是普陀崖

湖北房縣鳳凰山觀音洞:

見見見,非見非見,見非見
聞聞聞,不聞不聞,聞不聞

福州西禪寺:

翠翠殷殷,處處花花果果
風風雨雨,年年暮暮朝朝

河南少林寺西坊:

雙雙玉井,碧澄冷浸千秋月
六六玄峰,翠聳光連萬壑雲

西安市八仙庵牌坊

 
萬事隨緣緣有份份外無求存一點好念頭神欽鬼服
一心學道道無窮窮中有樂行幾件正直事心樂身安 

昆明西山寺廟

 
上聯:兩手把蒼茫大 ​​​​ 地捏癟搓圓 撒向空中 毫無色相
下聯:一口將先天祖氣咀來嚼去 吞進肚裡 放出光明

上聯:焚香靜坐 莫漫說峨眉舊事 滇海新禪
下聯:煨芋留賓 共領略世態炎涼 深山清況

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

從臉上竟然能看出富貴貧賤


若三十五歲後還有人誇你漂亮,那你一定是個福星,而且是心地善良的人。一個人三十五歲以前的臉是父母決定的,但三十五歲以後的臉應是自己決定的。一個人要為自己三十五歲以後的長相負責。”
 
現實生活中,人到中年後,就顯現出受性格和品格影響所致的面貌:寬厚的人多半一臉福相;性情柔順的人面相柔和善美;性格粗暴的人總是一臉凶相;心胸狹隘的人大多尖嘴猴腮、雙眉緊蹙;有人顯得特別的年輕秀美,此類人一定單純善良,這是長期的心與行為的修為在臉上的投影,因而相貌也預示著該人未來的命運。
幼年青年時期相貌特徵與父母的遺傳因素有關,人的下半生更多地活在前半生的影響之下,所以說人年過四十要為自己長相負責。有慈悲心、有愛心的人,往往從內而外散發出一種光芒,讓人越看越順眼並喜歡與其接觸,有親和力或所謂的老少通吃,而自私、狡猾、計較的人,相貌往往很不耐看,即使僥倖生得姣好容貌,稍多接觸也會毫無吸引力。
 
相貌是能逐步改變的,尤其是美好的相貌是會由內而外散發出特有魅力的。任何福報都有其必然的成因。美麗的容顏來自柔和善良的性情。
 
三十歲以後,內心決定你的臉…
1、微笑
有人說,微笑是綻開在臉上最美的一朵花。所謂:“拳頭不打笑臉人”,微笑的表情總是楚楚動人,令人愉悅,使人感覺親切。最主要的是,微笑不僅給人的外在美感,還在於微笑的表情所傳遞的資訊,是一種怡人和美好的感情。微笑總是給人帶來歡樂和幸福,帶來精神上的滿足。
 
常把笑意帶在臉上,把善意傳達給所有人,完全不用任何成本卻創造出更大的價值,這可是最方便又有效的美容妙方。
2、多讚美 
好話,誰都愛聽,而且不僅僅是人。佛在《楞嚴經》上早已說過:“宇宙萬物皆能聞覺知”,而科學家從對水的實驗中就發現,水的結晶是如何隨著外在的聲音而改變它的形狀。江本勝博士依據水會受物體振動而起變化的原理進行試驗。當他播放莫札特與貝多芬的名曲時,在顯微鏡下,他看到水的結晶隨著優美的旋律不斷產生美妙的變化
對水說好聽的言語,水結晶成漂亮的圖案;對水惡言惡語時,水結晶混亂無章。這個震撼人心的結果也反應了人的精神對物質的影響。我們還進一步看到,善念能夠讓物質變得美好,而惡念則令物質變得醜陋。看看這些圖片,做父母的可能就會明白,若是自己對孩子多些鼓勵與讚美,孩子會更加聰明漂亮。對別人多讚美,口出善言美語,自己聽得多了也自然更加美麗。
3、多忍辱,不生氣 
多忍辱,少生氣的人臉色自然好看。《佛說罪福報應經》記載:“為人醜陋,喜嗔恚故。”說明長得醜陋的人,是由於前世喜歡生氣怨恨之故。“為人端正,顏色潔白,輝容第一。手體柔軟,口氣香潔。人見姿容,無不歡喜,視之無厭。從忍辱中來。”說明長得端正白淨,容光煥發,身手柔軟,人見人愛,令人觀看不厭的人,是修忍辱的結果。
4、憶佛,觀想佛 
《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》中“今日世尊,色身諸根,悅豫清淨,光顏巍巍,寶剎莊嚴,從昔以來,所未曾見。”世尊那日因為憶佛、念佛,受到阿彌陀佛神力的加持,使他當日的相貌特別好看、莊嚴。當他念阿彌陀佛的時候,十方一切諸佛跟釋迦牟尼佛融合成一體,釋迦牟尼佛當下就變成一切諸佛,佛相貌之莊嚴可想而知。即使連最莊嚴的佛陀在念佛都會得到諸佛加持而面目變得更為莊嚴,若是我們誠心憶佛、觀想佛,我們的面目怎麼會不變美好呢?
 
許多經典都告訴我們,佛的相是最好的相!我們念佛,心裡有佛,相貌不知不覺就變成佛相。我們要想相貌好,就多念佛。念佛、觀想佛,身心就會逐漸變成佛的樣子。釋迦牟尼佛想阿彌陀佛的時候,相貌就變成了阿彌陀佛的樣子,顯示無比殊勝莊嚴。
5、感恩 
懂得感恩的人最美。感恩自己所獲得的一切,感恩一花一草、一人一物。對所有一切常懷一顆感激的心,內心就時時綻放朵朵迷人的花兒。滿心芬芳的人,怎麼會不洋溢著如花一般的美麗呢?
6、多於佛前獻花 
《佛說罪福報應經》記載“為人醜黑,遮佛前光明故。”長得又醜又黑的緣故是由於把佛前的光明遮住的緣故。由此可知,如果常獻花於佛前,莊嚴佛像,必得好相。
7、心念的力量 
一個人的外貌與他的內心思想密不可分。相由心生,外貌多數是內心思想的外在顯現。一個人起嗔恨心,那他肯定面目可憎,叫人厭惡。若一個人起慈悲心、柔軟心,他的外貌肯定和善,叫人心生歡喜。有位西方的心理學家說:“你的心態是什麼樣子,你的生活就會變成什麼樣子,你的命運就會成為什麼樣子。”
 
希望成為美麗的人,用美麗的心念來看待世間,你不但發現一切變得美麗,連自己的外在也會越來越討人歡欣!
8、多接近“心靈美人” 
正所謂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,多接近“美人”,自然也會受到他們的美麗哲學的影響,自己遲早都會變成“同道中人”。“美人”不單單只是指擁有美麗的外表而已,而更重要的是指心靈美麗的人。常與“美人”接觸,無形中也讓自己的心靈多接觸一份美麗,自然美亦由心生。

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

《左傳》經典名言30句,全是智慧!


 







 





1、多行不義必自斃。(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)
[譯文]多幹壞事,一定會自取滅亡。
2、人誰無過?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(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
[譯文]誰能沒有過失呢?有了過失而能夠改正,那就沒有比這再好的了。
3、民生在勤,勤則不匱。(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)
[譯文]百姓的生計全在於勤勞,隻要勤勞生計就不會困乏。
4、《書》曰:“居安思危。”思則有備,有備無患。(《左傳·襄公十一年》)
[譯文]《書經》上說:“處於安樂的環境之中時,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難。”想到危難就有所提防,有所提防就沒有了禍患。
5、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。雖久不廢,此之謂不朽。(《左傳·襄公二十四年》)
[譯文]最上等的是樹立德行,其次是建立功業,再其次是創立學說。即使過了很久也不會被廢棄,這就叫做不朽。
6、我聞忠善以損怨,不聞作威以防怨。(《左傳·襄公三十一年》)
[譯文]我聽說過用忠心善行來減少怨恨,沒聽說過用擺出權威來防止怨恨。
7、臨患不忘國,忠也。(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)
[譯文]麵臨禍患仍不忘國家,這是忠誠的表現。
8、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。《左傳·昭公十一年》
[譯文]樹冠大了必然折斷,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擺動。(舊時常以“尾大不掉”比喻部下勢力強大,不聽從上級的指揮調遣。)
9、為政者不賞私勞,不罰私怨。《左傳·陽公五年》
[譯文]當權執政者不能無故獎賞對自己有恩惠的人,不能借故懲罰與自己有私仇的人。
10、無德而祿,殃也。《左傳·閔公二年》
[譯文]沒有道德而享受俸祿,就是禍害。(說明享受國家俸祿的人必須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。)
11、我無爾詐,爾無我虞。《左傳·宣公十五年》
[譯文]我不詐騙你,你不欺騙我。真誠相待,互不欺詐。
12、宴安鴆毒,不可懷也。《左傳·閔公元年》
[譯文]貪圖安逸享樂等於飲毒酒自殺,不可懷戀。
13、弈者舉棋不定,不勝其耦(ǒu)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
[譯文]下棋的人拿著棋子而決定不了下在什麼地方,這樣的人必定勝不了對手。
14、眾怒難犯,專欲難成。《左傳·襄公十年》
[譯文]眾人的憤怒不可以觸犯,個人專權的欲望難以成功。
15、川澤納汙,山藪(sǒu)藏疾,瑾瑜匿瑕。《左傳·宣公十八年》
[譯文]河流大澤中也容納汙水,深山草野中也會藏瘴癘之氣,美玉中也會微有瑕疵。
16、過而不悛(quān),亡之本也。《左傳·襄公七年》
[譯文]有過錯而不改正,這是敗亡的根源。
17、華而不實,怨之所聚也。《左傳·文公五年》
[譯文]空有虛名而無其實,言過其行的人。必然會招來人們的怨恨。
18、驕奢淫逸,所自邪也。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
[譯文]驕橫、奢侈、荒淫、放蕩,是邪惡發源的處所。
19、善不可失,惡不可長。《左傳·隱公六年》
[譯文]好事不能放棄,壞事不可任其發展。
20、儉,德之共也;侈,惡之大也。《左傳·莊公二十四年》
[譯文]節儉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質,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。
21、兄弟雖有小忿,不廢讎親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
[譯文]兄弟之間即使有小小的怨恨,也不妨礙他們的至親關係。
22、禍福無門,唯人所召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
[譯文]災禍或福分沒有別的來路,全由人們自己感召來的。
23、量力而動,其過鮮矣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年》
[譯文]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去辦事,過失就會少些了。
24、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。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
[譯文]麵頰骨和牙床互相依靠,緊密相連;嘴唇沒有了,牙齒就會感到寒冷。兩個鄰近國家(或政黨、團體)利害相關、互相依存的關係。
25、言之無文,行而不遠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
[譯文]言辭沒有文采,流行得不會很遠。
26、樹德莫如滋,擊疾莫如盡。《左傳·哀公元年》
[譯文]修養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斷增長,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徹底幹淨。
27、不以一眚(shěng)掩大德。 —— 左傳名言語錄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
[譯文]不能因為一次過失而掩蓋了平素的高尚品德和過去的功績。
28、從善如流。《左傳·成公八年》
[譯文]聽從正確的意見象流水一樣快。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別人好的意見,虛心聽取他人的批評和建議。
29、民生在勤,勤則不匱。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
[譯文]人民的生計貴在勤勞,勤勞就不會貧乏。
30、國之興也,視民如傷,是其福也;其亡也,以民為土芥,是其禍也。《左傳·哀公元年》
[譯文]國家興盛時,當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對受傷的人一樣關心愛護,這是它的洪福;國家衰亡時,當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糞土草芥一樣微不足道,這是它的禍根。

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

證嚴上人 與 莊朱玉阿嬤的區別在哪 ?

證嚴上人 與 莊朱玉阿嬤的區別在哪 ?
一個用別人的錢做善事,
做到富可敵國,住好吃好;

而一個花自已的錢幫助窮人,
花到傾家蕩產,
連賣七棟房屋;

一個什麼事都是別人去做,一個無論什麼事,再卑賤都自已做,一做50年,做到倒下為止。

所以,一個叫上人,
一個如同下人,
只能稱做阿嬤。

阿嬤走了,去哪沒人知道,

而上人哪天也走了,
所有慈濟人都篤定相信,
上人一定會坐在佛陀的旁邊。

啊……原來不只世間沒道理……

我的想法是:
虛心受教,雪中送炭是救命,
錦上添花是湊熱鬧,
兩面鏡子,照著我們的人生,
自己決定自己的選擇,
不去論對錯,
一切因為緣,
當我們的人生走到終點,
這一生我們做了什麼,
感謝莊朱玉阿嬷的啟發

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

禪書

禪書


修行無別修,貴在識路頭;
路頭識得了,生死一齊休。


智慧到底在哪裡?


有一天,禪師將它最寵愛的弟子叫到跟前說:「這本禪書是寺廟裡最珍貴的寶物,它累積了幾代大師的智慧。我已經老了,不曉得哪一天就要去西方極樂世界。現在我把這本書交給你,你要好好珍惜保存它。」

弟子婉拒了:「師父,我不能接受。你說的禪理我都牢牢記在心裡。禪理透過你的口傳達給我們,這本來就是禪理的真面目啊!這本書還是放在你身邊吧!」

「這本書前後經歷過七任住持的手,你是我最信任的弟子,將來你要將這些禪理再傳出去的,到時你一定會需要這本書。你一定要收下這本書。」

「那好吧!」弟子接過這本書,隨即丟入一旁的火爐中,禪書在瞬間化作灰燼。

「你是不是瘋了!你怎麼可以糟蹋前人的智慧!」禪師生氣的說。

「師父,這只是將世代的禪理文字化而已,這些道理我都記在心裡了。坐而讀不如起而行,你應該關心我們能否將這些禪理融入日常生活中而發揚光大,而不是只擔心有沒有人繼承你這本禪書。」

唯識說無用之用

唯識說無用之用

無用之用」源出於道家莊子(約西元前369~約西元前286)的〈人間世〉:「人皆知有用之用,而莫知無用之用也。」,而大樗樹無用是因它的材質不符合世俗有用的標準——不中規矩與繩墨、材質易腐朽,而得以終養天年(無用之大用)。因此,莊子在〈山木篇〉主張:「自己願處於材與不材之間。」,但是,21世紀的數位科技時代講究人類的潛力(潛能)開發——心靈潛能激發,讓人處於「材」中而能有所「大用」,由此可知,莊子還沒觸及這「無用」(還沒被開發使用)的心智領域,而佛家早已宣說備載於唯識學中。

科技發達讓許多以前視為「無用」之物透過再造而變成「有用」,如,環保概念產物:無用的寶特瓶回收後再處理,可製成衣服的材質;某機械設備運轉需要水來冷卻,因而產生高熱的水,以前是排放拋棄的「廢水」,現在將它透過另一設備把「熱能」轉換成其他型式能源,讓「無用」變為「有用」,原來的水再回收循環使用。這是器世間的「無用之用」。

我們所處的山河大地(含浩瀚無涯的宇宙)是由有緣的有情眾生的如來藏心藉共業力共同產生的,大地所蘊藏的礦脈(金、銅、鐵、煤、寶石)、水脈等等,經由人類心智所產生的工巧明將它們由「無用」之物變成「有用」之物;現代的量子物理學家發現念力會產生「能量場」,將它命名為「零點能量場」,有別於電場磁場。《秘密》The Secret(註1)一書中的西方人士就將這股「能量」稱為上帝,可是,它雖然是人類的集體潛意識所產生,卻沒有人類的喜怒哀樂情緒,不符合「上帝」具有喜怒哀樂的定義,所以,物理學家們就不能向世人宣告:「上帝」已找到。而如來藏心恆而不審的體性卻符合上述現象——沒有人類的喜怒哀樂情緒,祂永恆存在,跟六塵境不相應所以不審(不分別六塵境及作決定),卻了知眾生的心行(意識心及末那識)憑藉所含藏善惡業種及外緣的環境條件而永不間斷地運作著。

量子物理學家們正研究如何來運用這股「能量」於醫療或太空飛行機具上,有興趣的讀者可到它的網站(註2)去參考,建議使用Google Chrome瀏覽器,它可將英文翻譯成中文。可是,《秘密》中就以「吸引力法則」來述說如何以「心」來運用它,只是,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已。禪師說:「日用而不知。」

如何取得另一面的力量(註3),副書名:西瓦心靈術,一書中的將「另一面的力量」稱為「大電腦」,荷西‧西瓦(Jose Silva)發現另一個具有無限潛力的「心」,想要觸及祂且啟用祂,必須將我們所熟知的覺知心(意識心)的頻率降至阿爾法(α)層次並透過右腦,人們在α 層次思考,分析問題,尋求另一面的幫助。想要運用「無用之用」(心智潛能的開發)的非佛教徒讀者請自行參閱上述兩本書,不過,筆者以身試法後發現西瓦心靈術有盲點——落於「我」中而不自覺,其次,α 層次思考是一種定境,現代人的「心」很浮躁,若無法進入那種定境就無法讓西瓦心靈術彰顯效用,故而該術如今被棄之如蔽屣。

宇宙中的零點能量場是由有緣的有情眾生的集體潛意識所產生,以「心」的面向來探討它的內涵,它充滿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等心性,這可由人類的宗教中只有佛教講求斷除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等習性而得知,所以,一神教就必須宣揚「愛」來覆蓋那些不好的習性,讓信徒們能相親相愛。但是,一神教的「愛」源於「我」,這樣一來,宗教「盲點」——以「我」為主的思維就會生起排他思想,非我族類必須翦除——就必然產生;因此,古代西方發生宗教戰爭跟現代的IS(伊斯蘭國)「聖戰」(註,濫殺無辜的他人,如何稱「聖」?),就不難理解其中原由。

一般人不論採用縱向的邏輯思考、或橫向的平行思考、或歸納法與演繹法等等,都在「我」中,都在現象界的「虛妄有」中,無法超然於「無我」,再被業力牽引(眾生隨業漂溺而不自覺),想要成就「無用之用(心智潛能的開發)是很困難的。

    即纏縛使即驅役也。謂三結、五蓋、上五分、下五分等惑,總而言之,不出百八煩惱也。因此煩惱惑業纏縛驅役,行人心神流轉三界,故名結使犍度(註4)

佛教的解脫道首要斷除三結(身見或我見、疑見、戒禁取見)斷我見(不以色身為我,不以意識心為常住不壞)後就能處於「無我」的心態中,這裡的「無我」不是靠想像<自己不存在>,而是經過觀察色身及意識心虛妄存在的體驗,既然沒有真實我存在,執著「我所」相對就沒意義,自然就能「比較輕易」地放下「我所」的執著,什麼是「我所」?如,我的財產,我的名聲,我的珠寶,…等;為什麼說「比較輕易」呢?因為,還有我執習氣沒斷盡,且沒有見道(找到真心如來藏)及轉依真心體性成功無法處於中道,故只能少分成就無用之用(心智潛能的開發)

佛教的菩薩道首要斷除三結,然後透過參禪來見道(找到真心如來藏)並轉依祂的無我性(從來不作主)親身體驗如來藏心的真如性(真實獨立存在,而如如不動的體性),再返觀現象界的虛妄存在,就能「踏現象界及實相界的兩條「船」處於中道也有也無、非有非無的中道,這種中道觀不是靠意識思維就能獲得,故說不可思議!轉依成功的行者就能「無我」而超然於〈正面與負面〉、〈理性與感性〉、〈積極與消極〉、〈快樂與悲傷〉…等相對情境的思考,再加上定力(修定是修業課程之一)願力(發菩提心願成佛)的莊嚴就能不被惡的業力牽引(與佛感應道交的菩薩道行者依「吸引力法則」自然會往善業方向走,佛的接引與攝受故。),故能多分成就無用之用(心智潛能的開發)。成佛時,才能滿分成就無用之用」,因地的阿賴耶識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,變成果地的無垢識(阿摩羅識),已能滿分地轉識成智(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、第七末那識轉成平等性智、前五識轉成成所作智、第八識轉成大圓鏡智),真心無量無邊的德用完全顯露無餘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