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
佛珠手鏈顆珠數目所代表的含義
說法1
佛珠,也叫念珠,是佛教徒念佛時用以記數和束心的工具;同時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時必備的一種信物。
根據藏經的記載,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,這種佛珠因爲太長,只供極少數大德高僧和潛修者使用,或供名僧在法會中作爲裝飾,此外極少人使用。上品的佛珠爲108粒(密宗行者爲110粒),中品爲54粒,其余有42粒、21粒、14粒、12粒及淨土宗的36粒、禅宗的18粒等。
佛珠的粒數各有其義:1080粒,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個數;108粒,是表示單純的108種煩惱,或108尊佛的功德,或108種無量三昧等等;54粒的,是表示修身的境界;42粒的,表示住、行、向、地等菩薩乘之階位;27粒的,表示聲聞之27聖賢;21粒的,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與修身之十地及佛果;14粒的,表示仁王經所說十四忍(三賢、十聖加正覺);12粒的,表示12因緣。其余36、18等粒數的佛珠,有的是爲了攜帶方便,分108數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,有的則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
天罡或十八種神通變化,別無他義。
佛珠的經常反複把玩,使手、腦、心並用,修身養性,有益健康,其樂自得 。
附:常見18粒與14粒手鏈代表意義詳解
十八顆
俗稱“十八子”,此中所謂 “十八”指的是“十八界”,即六根、六塵、六識。
六根:眼界、耳界、鼻界、舌界、身界、意界;
六塵:色塵、聲塵、香塵、味塵、觸塵、法塵;
六識: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。
十四顆
表示觀音菩薩與十方、三世、六道等一切衆生同一悲仰,令諸衆生獲得十四種無畏的功德。
十四無畏:
1)使衆生返照自性,獲得解脫,是爲無畏。
2)使衆生旋轉知見,苟遇火難,火不能燒,是爲無畏。
3) 使衆生旋轉觀聽,雖遇大水所漂,水不能溺,是爲無畏。
4) 使衆生入于羅刹鬼國,鬼自滅惡,是爲無畏。
5) 使衆生六根消複,臨當被害,刀段段折壞,是爲無畏。
6) 菩薩明照十方,使衆生不受藥叉、諸幽冥所害,是爲無畏。
7) 使衆生不受虛妄聲塵系縛,是爲無畏。
8) 使衆生行于險路如行坦途,遇賊不受劫,是爲無畏。
9) 使性多淫者,不生色念,是爲無畏。
10)使懷忿記恨之人不生嗔恚,是爲無畏。
11)使一切昏鈍無善心之人,遠離癡暗,是爲無畏。
12)使無子衆生,欲求男者,令得生男,是爲無畏。
13)使無子衆生,欲求女者,即得生女,是爲無畏。
14)使衆生持觀音名號者所得福德與恒河沙數無異。
說法2
佛珠的作用:
助人收攝心意, 消除妄念, 專注修行。
《金剛頂瑜伽念珠經》金剛薩缍菩薩倡曰:“靜慮思念心專注,念諸如來菩薩名,當獲無量勝功德,所求勝願皆成就。”
一顆顆念珠,圓潤飽滿, 象征菩薩圓滿的正果, 用線貫穿起來, 表示菩薩的種種功德,慈悲喜舍貫穿如一。 串珠中的每一粒母珠(俗稱佛頭),表示彌陀佛的無量光明無量壽。分開隔飾,表示以菩薩的種種殊勝功德來斷除衆生的種種煩惱。
《數珠功德經》中說:“若有人手持數珠,雖不念誦佛名及陀羅尼者, 此人亦獲福無量。”
《金剛項念珠經》偈雲:“若安項髻淨無間,由戴項上滅四種罪。手持臂上除衆罪,能令行人速清淨。”
佛珠的種類:
1.按佩戴方法:
挂珠:一百零八粒加五十四粒。挂于頸上。
持珠:十八粒、二十一粒、二十七粒。 手持。
戴珠:十八粒、十四粒或更少。 戴于手腕。
2.按制作材料分:
“佛言, 阿彌陀佛刹中, 皆自然七寶,謂黃金、白銀、水晶、琉璃、珊瑚、琥珀、砗磲。其體性溫柔,以是七寶相間爲地。” 或爲珍珠、瑪瑙、砗磲、琥珀、水晶、珊瑚、硫璃,象征高尚、純潔、堅毅、安詳、富足、健康和圓滿,又代表覺悟和智慧,用七寶鎮宅可獲無量功德。
佛珠的含義:
佛珠中的寶珠稱之爲“摩尼珠”,意爲“如意”、“清淨”。比喻清淨的佛性,即本覺眞心。
念珠分爲四品:
(1)最上品一千零八十粒, 高僧大德和潛修人用。
(2)上品爲一百零八粒。
(3)中品爲五十四粒。
(4)下品爲二十七粒。
念珠的意義:
1.一千零八十粒:包括十法界的一千零八十個數, 指迷與悟的世界,即六凡界和四聖界 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、修羅、人間、天上、聲間、緣覺、菩薩、佛界。
2.一百零八粒:代表斷除十八種煩惱,而證得一百零八種無量三昧,即是心安往于一境的寂靜狀態,不散亂的正定中境界, 也可表示一百零八尊佛的功德等。
3.五十四粒:菩薩修行的五十四個階位,即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加上四善根。
4. 三十三粒:觀音菩薩的三十三種化身, 或三十三天。
5. 二十七粒: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賢位,即前四向三果的“十八有學” 和第四阿羅漢的“九無學”。
6.二十一粒:表示本有十地與修生十地和佛果,或表示十地、十波羅密和佛果。
7.十八粒:十八界, 即六根、六塵、六識。
8.十四粒:觀音菩薩的十四無畏,或《仁王經》所說的十四忍。
9.十粒:十方衆生,十波羅密,即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禅定、般若、方便、願、力、智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