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

南懷瑾老師開示:“看光”甯靜的方法

這是妥噶,也可以叫做看光方法提供參考,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65c26d780102dz0x.html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南懷瑾老師開示:“看光”甯靜的方法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在密宗裏有個密法,藏文叫妥噶,也可以叫做看光。怎麽看光?你們現在靜下來體會,你們頭擺正,眼睛一定,整個虛空就是一個物理世界自然的亮光。就像目前的電燈光,看到沒有?(答:看到)當然看到,假設沒有電燈呢?太陽光看到吧?一定看到。

太陽沒有,電燈沒有,那個黑洞洞的你看到沒有?(答:看到)看到是黑光,黑的也是光。你注意,這是物理道理,白天是白光,黑夜是黑光,所以不要怕鬼嘛!黑裏頭也是光,而且天黑了以後,不知道比人類多多少倍的生命都愛好在黑暗中活動,它們不需要陽光。而我們人很可憐,在黑暗中就看不見。

我們知道有修養的人,對黑暗也看成是很自然的,因爲白天是白光,夜裏是黑光。紅、黃、藍、白、黑是光的色,所以佛經說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,至于光的能,不是肉眼所能看見的,它是無所在,無所不在。

現在對著光甯靜了吧!你們試試看,光看到了以後,你們眼睛看前面,眼球不要動,把眼皮慢慢閉起來,頭不要動哦!眼皮閉起來有沒有光的影子?這個光的影子也是光色,很安靜吧!(大衆神態甯靜)馬上很安靜,很容易嘛!兩個眼睛等于電的插頭一樣,插在光上安定了嘛!

我在軍校的時候,教的是高級將官班,我告訴他們,眼睛盯住不動,下面每個士兵看到,通通認爲你的眼神是看著他,其實是在那裏看光,可是全面都看到了,任何一個小動作都看得很清楚。因爲我們眼睛喜歡眨動,所以就看不清楚了。

看光甯靜了以後,你忘記了光,亮光也不管,可是眼珠子不要往下,這“妥噶”看光,是很好的甯靜方法。


《二十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》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在《杜忠诰先生:得訣歸來好用功》一文中記述的南懷瑾老師傳授“看光法”:

意識要忘掉,看的注意力拿掉,也不管眼睛了。眼珠不動,眼皮慢慢閉攏起來,眼珠還是對前面,難就是眼珠子不是盯著前面。眼皮慢慢閉攏,自然一片光明中嘛!是不是?自然一片光明中,看的觀念拿掉了,注意力拿掉!眼珠子還是盯住的!對不對?這個時候輕松吧!

放開!不要守在頭裏頭,沒有眼睛嘛!連身體。無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一切都沒有,注意力也沒有。你就利用這個物理世界自然光跟自己合一,身心內外,一片光明,就完了嘛!也沒有身體感覺,也不要理。當時告訴你這個,沒有眼睛,眼珠子還是對住前面,最後忘了眼珠子。眼不要注意去看,自然在一片光明中。如果夜裏,黑色黑光,白色白光,光色變化,都是境界,不理,你自然與虛空合一了嘛!這是有相的虛空喔!先跟有相的虛空合一。這一下你輕松愉快吧!比什麽都好。都在其中了!不一定盤腿。你這樣一定,三天五天,幾個鍾頭,你身心整個的起大變化,不要管它好不好,那就好得不得了了。

跟虛空合一,跟光明合一。光就是我,我就是光。外面形體的肉體四大都放掉,與虛空合一。光,物理上,現代自然科學也知道,它是不生不滅的。不要看了,看的意識拿掉。它黑色來的黑光,白色白光,都是色相的變化。所以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;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。你就懂了嘛!就悟進去了嘛!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光色是空的嘛!空的境界,定住了,這一點是根本。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這不是清清楚楚嗎?

再來,你剛才動(念)了一下,不行了!重新張開,不要慌!等于利用眼球爲插頭,定住。不看,注意力拿掉,把眼識這個習氣拿掉,然後證入一片自然光中,就好了。你就這麽定下去。就這樣,話也不要跟你多講了。忘掉,身體忘掉,連腦袋也忘掉,眼睛也忘掉。都丟,念頭更要丟,丟得越徹底,丟得,唉呀!也沒有什麽“徹底”,都是形容詞。都丟完了嘛!禅宗說“放下”,放下就是丟嘛!這不是定嗎?盤個什麽腿啊?連眼睛、頭腦都不要了,還管什麽樣的腿?


你跟虛空合一,跟光明合一。光就是我,我就是光。連基督教你翻開《新約全書》都說:“神就是光,光就是神。”連他都懂,你們學佛的反而不懂。放開!越大越好。也沒有故意去做什麽大小的分別,這個言語的方便話,不能聽。到了這個時候,一切皆空啊!
你趕快丟!眼珠也不是看的。眼珠子同照相機一樣,是照著的,那個心的第六意識分別,這個拿掉!”你開著眼睛也可以啊!與一片自然光合一。忘記了身體,忘記眼睛,與光合一。光是不生不死的,在自然科學裏頭,光是不生不滅的。不過,你現在看到的光,還是光色,不要著色。所以叫阿彌陀佛,是無量壽光。無量壽,壽就是壽命,它不生不死,所以無量壽、無量光。也沒有邊際,不在內、外、中間,一片光明中。這樣懂了嗎?夜裏黑色黑光,白色白光,慢慢你曉得光色,就不管了。光能同你的性能一樣,你只要不起分別,它就自然如如不動了嘛!

你不是看過《六祖壇經》嗎?“不思善,不思惡”,好的也丟,壞的也丟,都抛光,就住在與虛空光明合一中。這懂了吧!善惡都不思,善惡兩頭都有思!還要放!無我了嘛。無人相,無我相,不是理論。只是一放,你就到了。無人相,無我相,無衆生相,無壽者相,就完了。過去心不可得,一個念頭來,過去了嘛!未來心不可得,念頭沒有起,當然不可得。現在心不可得,當下就空了,聽過了就完了嘛!


丟!喜怒哀樂都丟。你《中庸》忘記了?“喜怒哀樂之未發,謂之中;發而皆中節,謂之和”,怎麽中節呢?起來就把它空掉了。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萬物育焉。”《中庸》都給你講完了。不要給情緒動了!“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。可離,非道也。”你管它悲歡喜樂來,都是一掃而光。一個《中庸》,一個《大學》,就完了嘛!這幾句話,就完了嘛!



《中庸》說:“喜怒哀樂之未發,謂之中;發而皆中節,謂之和”。中節,要節制,要把它停掉。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萬物育焉。”跟虛空合一。《中庸》都講了,就那麽簡單,比佛法還要明白。你懂了佛法,儒家這才懂了。現在我背《中庸》給你聽,你懂了吧!懂了就信得過。一信就拉倒了,一路下去了。

還有一點吩咐你,什麽“吸一口氣,閉住”,那是笨辦法,不對的。出世法是什麽?你碰到那個不對的,呼一口氣,鼻子呼出來了,切斷了,不呼也不吸,那個是對的。你看!現在我跟你講,你在境界中,不呼也不吸,這個是對的。不是吸進來,不對的,有呼吸就不對了。念頭動了,呼吸就動;念頭不動,呼吸也不動。

現在你體會一下,放空!念空了,呼吸也不動,這個是對的。呼吸是生滅法,有來有去都不是。不要努力在看光!名稱叫看光,不是去看。不要分別去看了。眉毛展開,笑!嘿--,假笑,慢慢眞笑了,彌勒菩薩都在笑中。搞清楚了吧!


這樣你懂了吧!你就定住。還早呢!能夠定住一個鍾頭更好。現在唯一的事,記住!在一片光中,這個境界裏頭,光沒有了,一片空,定住。然後記住一個偈子,六祖的師兄的偈子:“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”,一切都掃光,“勿使惹塵埃”就對了,就那麽簡單!“身是菩提樹”,你這樣坐,身是菩提樹。“心如明鏡台”,有雜念來,善念惡念,一切皆掃。“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”。到了究竟,就是六祖那個偈子:“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。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”不要掃它,它也空。念頭不要你去空它的,它來空你的,沒有一個感覺,沒有一個知覺可以停留的,都是無常。空你的,不是你去空它。你去空它,已經是個妄念了。這樣懂了吧!你空個屁啊?它本來空你的,它不停留的。你就明白了嘛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衆生們差不多個個都有眼睛,也都看過太陽,所以第一步釋迦要我們端身向西正坐,留心觀想一顆像懸鼓般將要下山的太陽,使心念就定在這影像上,在觀想這顆太陽的同時,難免心裏還有其他雜念出現,不要介意,也不要理會,只要盡可能使太陽的影像存留在心念上就好。久而久之,雜想越來越少,太陽影像就越來越清楚。最後不論開眼閉眼,這顆太陽都清清楚楚地呈現在心中。這就叫做“日想”,也就是“初觀”。

意念中的“日輪”生起後,就觀想而言只是“生起次第”,到這一步,還必須再把“日輪”乃至整個身、心都空掉,才算進入“圓滿次第”。初觀成就了以後,下面的觀想就都輕而易舉了。

看到這淨土法門的第一關,我們可以一提戒律禁嚴的律宗。律宗的首要宗旨,在于斷除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等五種惡習。在對治“睡欲”的戒律中很巧的,有一條是睡前必須谛觀日輪,進一步再使這顆日輪始終保持在睡夢中。這步功夫純熟了,睡覺時就頭腦清晰,不再迷迷糊糊地亂動念頭,如此,時間雖短,卻能得到充分的休息。

至于密宗,有部《大日如來》的經典,所傳述的修法,也是以“觀日”法門的原理爲主,配合性相的學理,再揉合一些當時印度的類似法門而成。除此,密宗還有“修明點”的方法。道家也有久視太陽的訣竅。

但是我們都很熟悉《金剛經》上的一句話——“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”修道不是要去妄想的嗎?何以各宗各派都不約而同地提出了這種“看光”的修持?因爲借著“日輪”、“明點”的一點幻光,觀久了,定住之後,就會引發出我們本性的光明。到了這一地步,我們會覺得和光(非日、月等世間的光明)打成一片,“光即是我,我即是光”。

此時雖然我們和自性光明融爲一體,但要明白這片光明仍是一種現狀,是本性功能的一端,如果以爲這樣就算見到了我們圓明清淨的自性,那才是大無明。(無明如果就“事”而言:閉起眼睛黑洞洞的看不見東西;牆壁一擋,又看不見後面的東西。就“理”而言:凡是沒有悟道,沒有證覺菩提就叫無明。)

有一點要特別提起大家注意的,修習觀想的過程中常會有“眼通”的現象發生。初期還不是眞神通,雖然有時能正確地預先見到將來的事情,也能清楚看到好久以前的故事,但這只是氣脈將通未通前在視覺方面所引發的特殊功能。如果沈湎在這一步境界,玩弄起這種小眼通,當然就無法“專心系念一處”地繼續用功,無上道果又怎麽可能求得?

因此,修觀想的用功到這一步,切要注意,必須戒除眼通,把眼前影像空掉。如果最初沒有辦法把眼前的影像空掉,最起碼必須守住“視若未睹”“置之不理”的原則。久而久之,幻相就會隨我們的心意而不見蹤迹。至于參撣的有所謂“佛來打佛,魔來打魔。”雖然不限于這層道理,但是和這個道理也有關系。

《定慧初修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